项目名称:杭州三鼎农贸市场
市场面积:两层共约5375㎡
项目地点: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
设计单位:飞洋建筑设计/飞洋市集设计研究
服务范围:平面布局、效果设计、施工图设计
【一句话项目概括】
【农贸+夜市】地铁口零距离的现代化智慧市集,以年轻化风格与数字化体验重塑市井烟火气。
【项目概况】
三鼎农贸市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三坝地铁口,交通极为便利,辐射周边约1万8千余户居民。作为区域核心生活配套,市场经营品类涵盖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副食品等。2023年底完成全面提升改造,以智慧系统、年轻风格和高效率布局,成为融合传统市集氛围与现代消费体验的标杆项目。
【核心挑战】
地铁口客流如何结合农贸场景变现?
如何打破传统农贸市场“脏乱差”的刻板印象?
如何契合青年客群需求,提升购物体验?
如何实现数字化升级并增强顾客信任感?
【优势分析】
上下班客流:黄金交通区位,紧邻三坝地铁F/G1出口,日均人流量超万人次,天然吸附通勤与社区客群。
成熟客群基础:周边居民对传统市集依赖度高,改造前已形成稳定消费习惯。
智慧化基建:市场已完成数字化设备铺设,配备多块智慧大屏和查询平台,具备实现全面智慧运营的硬件条件。
【难点分析】
适配年轻消费需求难:原市场设施老化、布局混乱,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
双层空间利用难:市场共两层,需合理规划动线与业态分布,避免二层成为“冷区”,确保整体空间利用率。
业态同质化竞争难:在保障基础品类的同时,需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业态亮点,增强市场吸引力。
【设计策略(放大优势)】
夜市经济激活广场空间:
农贸市场门口广场空间开阔,设计团队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打造以小吃为主的网红夜市,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核心引擎。夜市汇聚各地经典地方小吃,如杭州特色酥鱼、烤鸭、葱包烩、温州灯盏糕、衢州烤饼等,同时引入网红奶茶、手冲咖啡、精酿啤酒等年轻饮品品牌。夜市摊位采用统一而活泼的视觉设计,搭配暖色串灯、霓虹招牌等氛围灯光,在夜晚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气息与青春活力,成为周边青年下班后聚餐、社交的新据点。夜市与农贸市场内部形成动线贯通和消费互补,白天市场主打生鲜食材,夜晚夜市延续人气,最大化场地利用效率,创造额外经济收益。
营业时间全天化:
借助夜市业态,市场实现“早市+日市+夜市”的全时段运营,尤其夜间成为吸引地铁通勤人群及周边社区年轻家庭的关键时段。夜市不仅延长了市场的营业时长,也显著提升了整体客流量和经营效益。
交通优势深化:
以“地铁口市集”为核心定位,强化出入口与地铁口的动线衔接,在广场及入口处设置清晰引导标识,将地铁客流高效转化为市场消费客群;同时优化周边停车配套提示,提升自驾、骑行人群的可达性。
客群需求精准匹配:
除基础品类外,市场重点引入酥鱼、烤鸭、春卷等即时型美食业态,并设置特色熟食区、轻食区,满足年轻客群对便捷餐饮和体验式消费的需求。夜市小吃区更以“现场制作、透明加工”为特色,增强观看性和参与感。
智慧化改造优势:
在市场中安装了6台显示屏,南门、东门各安装一块智能大屏幕和一个触摸式农产检测及商品价格查询平台,实现摊位信息可视化全覆盖,为居民创设放心、安心、舒心的购物环境。夜市区域同样接入智慧系统,提供电子支付、线上点评互动等功能,贴合年轻人消费习惯。
【设计策略(规避难点)】
年轻化场景打造:
采用明亮色调、现代材料与开放式布局,营造整洁明亮、动线清晰的购物环境,契合年轻审美;夜市区域通过特色铺位设计、品牌化小吃包装增强视觉吸引力,并结合灯光氛围营造,成为夜间打卡地标。
动线优化与引导:
一层布局高频刚需业态(蔬菜、水果、水产),二层集中设置肉类、干货、熟食等,并通过醒目导视与舒适空间设计引导客流上行。夜市设置于门口广场,与主市场出入口无缝衔接,形成自然客流交互。
传统与创新业态融合:
保留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项目如酱菜、杀白禽等,同时引入轻食、精品粮油等新业态。夜市作为延伸板块,既提供传统风味小吃,也创新引入符合年轻口味的融合菜品,强化“一场一特色”定位。
【总结】
杭州飞洋设计团队以“智慧化+年轻化”为核心策略,通过数字化设备全覆盖、动线科学规划、场景化业态布局,成功将三鼎农贸市场转型为集便捷性、透明度、体验感于一体的现代市集。夜市经济的注入不仅拓宽了消费场景,更显著提升市场对年轻客群的吸引力,成为杭州西湖区农贸市场升级“出圈”的典型代表之一,为城市传统农贸市场改造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