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发展,许多传统菜市场设施变旧,环境也跟不上现代居民的需求,于是,旧市场改造工作势在必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老旧菜市场改造设计中,如何在提升现代化功能的同时,守护住那份珍贵的人间烟火气?

一、保留烟火气:设计尊重原有生态与文化
烟火气源于人情味与市井氛围,改造需避免“过度设计”:
延续老商户与老面孔:优先安置原有摊主,保留熟悉的吆喝声与邻里寒暄;支持本地农户直供,凸显地域食材特色,如宁波改造中强调“本地海鲜专区”,成为市场亮点。
材质与视觉乡土化:使用竹木、青砖等本土材料装饰摊位;保留手写价签、老式秤具等元素,避免冰冷的不锈钢统一造型。
包容“杂乱感”:允许摊位个性化陈列——堆叠的蔬菜筐、悬挂的腊味,只要整洁有序,略显“凌乱”反而是烟火气的体现。
二、从“脏乱差”到“洁净美”,功能提升是基础
传统菜市场常因排水不畅、通风不良、照明不足等问题影响体验。改造需从根本入手:
基础设施升级:采用防滑地砖、明沟排水与密封垃圾处理系统,杜绝湿滑与异味;优化照明,以高显色LED灯真实还原食材色泽,提升购物舒适度。
动线与分区科学化:合理规划“回字形”或“鱼骨形”动线,确保通道宽度不低于2.4米;严格区分生熟、干湿区域,避免交叉污染,同时保留灵活摊位,方便老年顾客缓慢选购。
智慧化适度嵌入:引入电子支付、价格公示屏及食品溯源系统,但保留现金交易通道,兼顾效率与包容性。
 

 
三、业态融合:让菜市场成为社区客厅
单一买菜功能已不足以吸引年轻人。成功改造需拓展场景:
+早餐小吃:引入豆浆油条、生煎包子等便民早餐,满足上班族需求;
+便民服务:嵌入钥匙修理、改衣铺、家政咨询等,强化社区服务属性;
+文化体验:设立本地特产展示区、传统手艺互动角(如现场磨豆腐),使市场成为文化窗口。
 
四、长效运营:共建共管才能生生不息
改造不是终点,可持续运营才是关键:
商户共治机制:成立摊主自治委员会,共同制定卫生标准和诚信规则;
智慧管理赋能:通过客流监测系统优化摊位布局,依据数据调整营业时间;
政策柔性支持:政府通过租金补贴、水电优惠降低经营成本,防止改造后租金暴涨“赶走”老商户。

【飞洋总结】老旧菜市场改造,本质上是一场“保留与更新”的博弈,它从来不是 “破旧立新” 的简单替换,而是在现代功能与传统烟火气之间找到平衡点。当菜市场既能满足居民对卫生、便捷、智慧的需求,又能保留商贩的吆喝声、食材的新鲜气、邻里的寒暄语,这样的改造才算真正有效!
        
        